文章中心

呼吸守护者魏莉:在临沂人家门口筑起生命的“通气长城”

2025-03-10

     临沂在线讯(刘莲)凌晨三点的临沂市人民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监护仪的警报声划破寂静。一位七旬老人因重度肺栓塞血氧骤降,家属攥着病危通知书的手不停颤抖。“别怕,魏主任来了!”走廊尽头,一个身影疾步而来——白大褂下摆随风扬起,口罩上方那双眼睛却沉静如深潭。她俯身查看CT影像,指尖在屏幕上快速勾勒出栓塞的轮廓:“准备导管室,现在手术!”

     三小时后,当暗红色的血栓从肺动脉中抽离,监护仪上的数字开始平稳跳动,家属含泪握住魏莉的手:“都说大城市才有好医生,可咱临沂有魏主任,就是家门口的定心丸。”

     从银雀山汉简中记载的古老医道,到现代医学的精密介入技术,她用几十年光阴,在鲁南大地筑起一道坚实的“通气长城”——让复杂肺血管疾病患者不再远赴千里求医,让窒息的生命在家门口重获畅快呼吸。她以纤弱之躯扛起呼吸重症救治的大旗,用三十载光阴深耕肺血管、胸膜疾病与呼吸危重症领域;她以创新疗法改写无数患者的命运轨迹,用仁心仁术诠释“生命至上”的医者信仰。

     她,就是临沂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主任魏莉——一位在医学高原上不断攀登的“呼吸守护者”。  

 

     引领创新医术:破解呼吸系统“疑难密码”

     为了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魏莉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在她的带领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形成了以呼吸疾病综合诊治为基础,胸膜疾病及气管镜介入治疗为特色的诊疗模式。特别是在肺血管、胸膜疾病、呼吸重症等亚专科领域,更是取得了显著成果。

     肺栓塞、肺动脉高压等肺血管疾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该类疾病在临沂地区一直缺乏规范诊疗,导致许多病人长途跋涉到上级医院求治。 魏莉带领科室骨干规划肺血管学科建设,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李大刚领衔攻关,带领陈作欣、康乐医师成立肺血管病亚专科团队,开通肺栓塞、大咯血急诊绿色通道,建立肺动脉高压诊疗标准路径,加入国家级肺动脉高压诊疗联盟,引进右心导管检查术、经皮肺动脉血栓清除术、经皮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等先进诊疗技术,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MDT),将精准诊疗推向新高度,为“生命之河”疏通航道。

     最惊险的一次,患者因肺部肿瘤引发剧烈咳嗽,咯血量达1000毫升,面色苍白、血氧骤降,命悬一线。在魏莉创立的“大咯血急救标准化流程”指导下,团队迅速启动绿色通道。陈作欣副主任精准判断出血责任血管,通过支气管动脉造影锁定右侧支气管动脉出血点,随即实施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从患者入院到手术完成仅30分钟,次日再经气管镜清理残留肺内淤血,患者5天后康复出院。

     “大咯血是呼吸科的‘闪电战’,每一秒都关乎生死。”魏莉解释道。她带领团队深耕肺血管介入领域,年完成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超300例,将死亡率从50%降至8%。对于肿瘤、结核等复杂病因导致的咯血,团队创新“栓塞+靶向治疗”联合方案,使复发率降低至10%以下。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魏莉带领团队率先在临沂地区开展“胸腔镜引导下胸膜固定术联合生物免疫治疗”,用微创技术点亮“胸腔之光”。2024年6月27日,一位68岁男性患者因严重胸闷、呼吸困难入院,此前外院诊断为“左侧恶性胸腔积液”,但多次胸水检测未能明确病因。面对每日引流量超1000毫升的顽固性胸水,传统化疗及胸腔灌注治疗效果甚微,患者一度陷入“引流-复发-衰竭”的恶性循环。7月4日,在魏莉的统筹指导下,韩平副主任医师成功为患者实施了内科胸腔镜下胸膜光动力治疗,该手术也是鲁南地区首例,标志着医院在胸膜疾病精准治疗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无影灯下,魏莉的手稳如磐石。她带领团队,以介入技术为“生命之钥”,在狭窄有限的气道空间中创造奇迹。2021年,一位食管癌术后患者因纵隔肿瘤压迫主气管大气道,命悬一线。魏莉团队呼吸介入骨干副主任医师冀霞、聂云强、主治医师陶蓉、张作娟通力合作完成医院首例气管支架置入术。术中,镍钛合金支架如“微型脚手架”精准释放,瞬间撑开塌陷的气道。患者血氧从70%飙升至99%,术后3天即出院。如今,这类手术已成为团队常规项目,年完成量超50例,让“无法呼吸”成为历史。

     技术之外,温暖从未缺席。魏莉手机里存着800多名患者的随访档案:肺动脉高压女孩每月手绘“蓝嘴唇”漫画寄来;慢阻肺老人学会用微信发送肺功能数据;甚至有康复患者成为科室志愿者,只因“想离这份温暖更近”。  

     深耕亚专科建设 打造呼吸疾病诊疗新高地

     从技术到体系,魏莉致力于打造临沂人自己的“呼吸急救网”。自2022年5月医院党委批准成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以来,该中心下设五个病区,覆盖北城院区、解放路院区和河东院区,形成了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并以“精准诊疗”为导向,将呼吸系统疾病细分为肺血管病、胸膜疾病、呼吸介入、呼吸重症、慢性气道病、间质性肺病、肺部肿瘤、睡眠呼吸障碍、肺康复九大亚专科,形成“专病专治、术业专攻”的诊疗体系。       

     “过去看大病要跑北京上海,现在不出临沂就能解决!”患有罕见间质性肺病的张女士感慨。该中心年接诊疑难危重症患者超5000例,三四级手术占比达75%,让患者切实感受到“亚专科精耕”带来的就医获得感。

     亚专业的建设和成长,给广大患者带来更多生的希望。很多病例,如果不是亚专科的细分以及专科带头人的成长和技术深耕,手术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以肺血管介入专科为例,年完成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超300例,将大咯血死亡率从50%降至8%;胸膜疾病方面开展鲁南首例胸腔镜下光动力治疗,破解恶性胸腔积液难题,技术辐射20家县级医院;呼吸介入专科,硬镜联合多模态技术年均取出气道异物150例,气管镜介入手术年5000余例,无痛操作率达90%,并发症率低于1%;肺结节与胸部肿瘤亚专业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许学亮带领年轻团队致力于肿瘤精准诊断治疗联合多种微创介入手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呼吸危重症专科,在学科带头人副主任医师冀霞带领下,建立“体外生命支持+个体化肺复张”救治体系,发挥专业特长结合气管镜精准诊疗技术,疑难重症肺炎合并ARDS救治成功率提升至89%。

     薪火相传,梯队矩阵。从“单点突破”到“全域领跑”,魏莉团队以亚专科为支点,撬动学科全面发展。

本着做强做细的原则,所有亚专科实行主诊组负责制,致力于培养学科带头人。即使在科室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仍毅然派出科室骨干医生和护士到国内知名医院呼吸内镜中心学习深造,以提升团队的专业技能。她独创“三阶孵化模式”,培养十几名亚专科骨干,多人获省级技能大赛金奖。

     从“大内科”到“精专科”,魏莉团队用亚专科建设的“绣花功夫”,织就了鲁南呼吸疾病诊疗的“经纬网络”。这条路,通向的是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更是万千患者重获畅快呼吸的希望。

     推动新媒体平台融入医学领域  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在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中,魏莉主任以其前瞻性的视野和创新精神,积极响应院领导号召,将新媒体平台融入医学领域,积极推动医院在新媒体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除了在临沂市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为患者线上咨询,魏莉利用医院的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健康知识,解答患者疑问,参与医院健康直播节目的录制和播出,通过直播形式与观众进行互动,传播健康权威知识。在2023年8月18日首播的《健康直播间》节目中,魏莉围绕咳嗽这一常见症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观众受益匪浅。此外,她利用远程医学会诊平台,与北京、上海等国内优质医疗资源实现对接,为患者提供远程诊断和治疗建议,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知名专家的医疗服务。

     “医学的终极目标,不是击败死亡,而是让生命有尊严地呼吸。”从青丝到白发,魏莉用三十载春秋在沂蒙大地上书写了一部“呼吸史诗”。她让衰竭的肺叶重获生机,让窒息的咽喉再通清气,更让医者的仁心穿透冰冷的器械,温暖万千生命。魏莉的付出赢得广泛认可,近年来,先后被评为“临沂市新沂蒙新红嫂”“临沂市三八红旗手”“临沂市十佳女科技工作者”“临沂市优秀医务工作者”“山东省优秀医师”等荣誉称号。

     科室简介: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目前包括四个病区及一个RICU,共有医师58人,包括博士4人,硕士研究生56人,其中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10人,拥有强大的医师队伍,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呼吸系统疾病有很好的诊疗技术经验。先后获评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三级优秀单位、山东省呼吸专科区域中心、山东省呼吸临床重点专科、临沂市市重点专科和重点学科等。目前中心设有独立的呼吸内镜室、肺功能检测室、过敏原检测室、呼吸综合诊疗室及睡眠监测室,并配备了世界先进水平的设备和仪器。包括无创、有创呼吸机、BF-290高清电子支气管镜、超声支气管镜、硬质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冷冻治疗仪、氩气电凝治疗仪、雷迈光动力治疗机、镭健光刀超脉冲激光治疗系统等先进设备。科室业务范围涉及肺癌、感染、哮喘、慢阻肺、间质性肺病、肺栓塞与肺血管疾病、胸膜疾病、职业性肺病、睡眠呼吸障碍、烟草病、肺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