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心

【健康科普】过敏不是“公主病”,带您了解过敏性疾病

2024-07-06

 您是否在日常生活中会有眼痒、眼结膜红肿,鼻塞、打喷嚏、纸巾不离手的情况发生?或是在经历感冒或换季时会持续咳嗽长达数周时间?亦或是莫名其妙的全身起荨麻疹,瘙痒难耐?

据世界过敏组织(WAO)统计,近30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深,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增加了3倍,目前全球总患病率高达22%。在我国,过敏性疾病患病率据推测达30%左右,也就是说,平均10个人中可能就有3个人深受过敏性疾病的困扰。可以说过敏性疾病非常常见,但是您真正了解过敏吗?
什么是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是指机体在接受特定抗原持续刺激或同一抗原再次刺激所致的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等病理性免疫反应而导致的一类疾病。

善于伪装成“小毛病”,实际上在搞大破坏

     过敏是身体对某些外界物质的过度排斥反应,它是由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而发生。过敏反应可累及全身多器官、多系统。

常见的症状有:皮疹、皮肤瘙痒、眼痒、流泪、眼结膜红肿、鼻塞、流涕、咳嗽、喘息等。

    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过敏性休克等。我们的呼吸道是最常被攻陷的人体部位,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是最常见的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长时间发展会影响睡眠质量、学习及工作效率,从而身体活力下降,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容易发展为严重疾病,困扰终身。
常见的过敏原种类有哪些?
过敏性疾病的预防主要是针对过敏原的预防。在日常环境中,能导致过敏的过敏原千千万万。常见的过敏原分为食物类过敏原和吸入类过敏原,前者主要是由牛奶、鸡蛋、小麦、大豆、花生、坚果、鱼类、虾蟹等8种食物引起,相对而言有迹可循;后者则广泛存在自然界中,如尘螨(屋尘螨、粉尘螨)、霉菌、蟑螂、花粉、猫狗皮毛等,此类过敏原多肉眼无法辨认,容易被忽视。如果经常发生过敏情况,可以通过过敏原筛查检测确认引发过敏的源头。明确过敏原有利于了解导致过敏性疾病发生和加重的个体危险因素,有利于制定环境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案,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根本问题。


 过敏性疾病怎么治?

切断外因、阻断内因、缓解症状、坚持治疗,“组合拳”一个不能少。


针对过敏性疾病治疗,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防治结合、四位一体”的治疗方案。通过在环境控制、药物治疗、脱敏治疗和患者健康教育方面进行干预。

(1)制定全面的环境控制计划,采用综合性措施进行干预,尽可能避免所有明确的过敏源和刺激物。
(2)针对现有病情,进行对症治疗。遵循医嘱使用相应药物减轻症状。
(3)进行健康宣教,了解相关疾病知识,加强体育运动和自身防范,提高身体素质。
(4)进行脱敏治疗,可改变疾病自然进程。降低新过敏原的致敏风险,改善过敏症状,预防症状加重,重塑免疫系统。
如果您已经被过敏性疾病困扰,建议您尽早到医院寻求医生帮助,查明过敏原,通过专业的治疗方案,降低过敏风险,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