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心

【健康科普】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您知多少?

2024-06-06

白内障是一类十分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是通过手术将混浊的晶状体置换成透明的人工晶体(IOL)。随着科技的进步,白内障手术也从过去的复明手术,转变为追求更好的视觉质量为目标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

传统性白内障手术
传统白内障手术也叫“复明”手术,也就是把患者混浊的晶状体换成单焦点人工晶体(IOL)。以前呢做白内障手术主要是为了让患者“看得见”,传统的单焦点IOL植入后能提供良好的视力,但因为其缺乏调节力,光线通过后只能聚焦在一个焦点,患者须依赖眼镜满足不同工作距离的需求,从而带来了诸多生活和工作中的不便。大部分患者在术后看手机、做针线以及看书等仍然需要戴老花镜。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
那么,什么是“屈光性白内障”,它可以带来怎样的视觉效果呢?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就是在白内障手术的同时,解决了散光、近视、远视甚至老花的问题,使白内障患者术后获得满意的全程视力和较高的脱镜率。这主要是通过在眼内植入“功能性人工晶体”来实现的。
那么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视觉质量要求的日益增高,多焦点、散光和连续视程IOL(也就是“功能性IOL”)应运而生。“屈光白内障手术时代”不但要让患者“看得清”,更要“看得好、看得持久”。从而实现看近、看远都不需要戴眼镜并且拥有良好的视觉质量。
不同 IOL的选择
不同光学原理的IOL为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其克服了传统单焦点IOL无调节力导致术后视近困难的缺陷,可重建患者的术后全程视力,提高脱镜率,从而提升白内障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一下
单焦点IOL:即看远清楚,看近就不清楚;或者看近清楚,看远就不清楚。眼部调节能力丧失,手术后无法满足现代人功能性视觉和中老年人群远中近全程视力的标准。       
双焦点IOL:基于光的折射或衍射,使物体的光线经过IOL产生两个焦点。双焦点人工晶体只解决远近问题,无法获得良好中视力,有些中距离视力范围内,无法看电脑或者做家务等,影响生活质量。
三焦点IOL:基于光的折射或衍射,使物体的光线经过IOL产生三个焦点。拥有看远、看中、看近清晰舒适的全程视力,术后白天夜晚自如驾车,看手机,做家务,术后大多无需配戴老花镜。
连续视程IOL:外界物体的光线经过IOL后形成一个从近焦点到远焦点的延长焦段,提供了连续的、流畅的聚焦范围,不容易出现视物的跳跃。
散光型IOL:散光会造成视物重影、视疲劳等症状,跟近视、远视一样属于屈光不正,如果不矫正散光术后视觉质量会受到影响,看远看近都不会太清楚。眼睛也会因为不断调节以寻求最佳聚焦点,而导致眼睛疲劳,酸痛。随着技术的进步,白内障手术现在也可以矫正散光了,白内障手术的同时如果选择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可以解决白内障问题的同时解决散光问题。

尽管功能性IOL能够提供远、中、近距离全程视力,且能矫正近视、远视、散光以及老视,但是目前人工晶体还不能完全替代人体的晶状体,每位患者还需要根据自己的眼部生物测量指标结合日常的生活需求来选择合适的IOL。

因此,现代白内障医生对患者的关注点,不仅限于提供更清晰的视力,他们的目标是在考虑到患者的眼部病变、生活方式、阅读矫正、既往屈光手术以及干眼症、青光眼等合并症的情况下,优化患者视力,且尽量让患者减少对眼镜的依赖,实现“看得见、看得好、看得持久”。

作者简介:

赵军,临沂市人民医院眼科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山东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临沂市眼科学会会长;临沂市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兼职。

擅长各种白内障手术,ICL手术矫正近视、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尤其对各种复杂性白内障(先天白内障、晶状体异位、青光眼性白内障、伴有其它眼部异常的白内障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出诊时间:每周一(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