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上“走钢丝”,大脑中“定乾坤” ——对话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学中心主任王明光
临沂在线讯(王小彤 周凯静)大脑作为人体中最精密的“仪器”,结构复杂、分区精细,治疗中稍有损伤,轻则功能缺失,重则危及生命。神经外科手术便是在这极度复杂的领域中开展,一台手术往往持续3-8小时甚至高达10小时以上,手术刀下的每一毫米,都可能关乎生死、牵系未来。以脑肿瘤手术为例,不同患者脑部结构和肿瘤位置都存在个体差异,每台手术都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攻坚战。尽管难度高、风险大,但从医25年,凭借精湛的医术、过人的胆识,他带领团队勇闯“生命禁区”,与病魔展开殊死较量,完成了5000余台手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王明光,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学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沂蒙卫生领军人才。在我市率先开展神经内窥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的微创手术治疗;率先开展复杂颅底肿瘤的内窥镜微创手术,如斜坡脊索瘤、侵袭性垂体瘤、颅咽管瘤等;擅长脊髓髓内肿瘤、椎管肿瘤及颈腰椎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擅长小切口经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手术治疗颈椎病、腰椎后路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及椎间盘突出,减压效果好,术后恢复快。
“每一台手术都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作为大脑“拆弹”专家,王明光每天都在与各种脑肿瘤作斗争。脑肿瘤手术,不仅要求医生具备精湛的技术,更需要强大的耐心和专注力。手术中,医生需要在错综复杂的神经和血管之间小心翼翼地操作,将肿瘤精准切除,尽可能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有时候肿瘤与神经、血管紧密相连,就像藤蔓缠绕在一起,分离过程中容不得半点分心,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患者终身残疾甚至失去生命”。谈及每一台手术,王明光的神情立刻变得严肃起来。
由于大脑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庞杂,尽管王明光练就了精准的手上功夫和高超医术,但手术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需要镇定、果断地处理。因为有些微小肿瘤并不能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往往在手术操作中才能看到。王明光为一名颅咽管瘤患者做切除手术时就遇到了最担心的事情。患者血管上有一个血泡状的动脉瘤,虽然体积很小,但如果手术操作不慎,很容易导致动脉破裂而出血,危急时刻,王明光果断决定先缝合血泡状的动脉瘤。他一手拿内窥镜,一手紧捏手术针,眼睛盯着屏幕显示的动脉瘤,用了足足一个小时,缝合了两针,终于解决了这个小动脉瘤。这两针事关手术的进行与否,更关联着患者的生命。接下来,王明光开始了颅咽管瘤切除,8个小时后手术成功。“每一台手术对我们来说都是如履薄冰,每一刀、每一剪、每一针都决定着患者的未来”。
“关键时刻,医生要勇担当,敢作为”
在神经外科领域,时间就是生命。对一些病情危急的患者来说,医生的果断决策和担当精神往往能够挽救他们的生命。一名脑膜瘤患者,其肿瘤分布在脑干周围,约有鸡蛋那么大,同侧脑神经、血管几乎全部被肿瘤包裹,由于脑干是人体的生命中枢,控制着呼吸、心跳等重要生理功能,因此该手术的风险极高。患者最初前往国内知名医院就诊,但由于排队等候的患者众多,需要等待半年之久。随着病情逐渐恶化,患者和家属焦急万分,最终到我院脑肿瘤与神经脊柱外科门诊找到了王明光。
“当时患者的情况非常危险,肿瘤与重要的脑神经、动脉血管紧密黏连,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出血或神经损伤。”王明光回忆道,“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患者受苦,经过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多学科会诊后,我们决定实施手术。”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王明光完好地将神经、血管从脑肿瘤中分离,一点点的将肿瘤成功切除。患者后续恢复良好,已经能够正常生活。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医生,要具备承受风险的能力,在关键时刻一定要敢于担当作为,虽然手术难度大,但不能因为害怕承担责任而置患者于不顾,他们将所有的希望放在你身上,你不能辜负了他们的信任。”
“1%的生机需要100%的付出,开弓就没有回头箭”
对于王明光来说,每一次手术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力。往往一场手术下来,需要连续数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无法休息、不吃不喝,对体力和精力都是巨大的考验和消耗。对此,近期的一场手术让他感触颇深。一名男性脑肿瘤患者,肿瘤位于颅底,直径达到8厘米。脑细胞缺血超过五分钟,就会出现不可逆性的严重性损伤,因此,脑肿瘤切除过程中需要持续供血,而大脑血流量约占全身血流量的40%,如此大的血流量循环,也是给手术造成难度的因素之一。该场手术从早上8点一直持续至晚上10点,由于患者肿瘤血供极其丰富,在血液不断涌出的状况下进行长达十几个小时的手术,沿着颅底的细小缝隙一点点切除肿瘤,无疑是一次艰难的“浴血奋战”。
“这样的手术就像一场没有回头路的战斗,一旦上了手术台,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为患者争取最好的治疗效果。”为了确保患者安全,王明光致力于将一切准备做在前面。对此,科室建立了严格的手术评估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每一次术前,手术团队会对手术方案进行反复论证,通过多学科讨论会诊提前识别术中术后风险,确保诊断和治疗准确性,提供最优的治疗方案。另外,科室还定期组织操作培训,以确保团队的业务水平和诊疗能力。
“阶梯式培养,打造一支专业特色的团队”
在神经外科领域,一个优秀的团队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作为神经外科医学中心的带头人,王明光非常注重团队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我们主要采用阶梯式培养模式,根据医生的不同层次和水平,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对于年轻医生,科室重视基础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通过显微实验室定期培训班,让他们熟练掌握显微操作、神经内镜操作技巧,鼓励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和培训班,了解最新医学进展。目前,科室与日本札幌麻生脑神经外科医院及美国格林威尔医学中心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国外神经外科专家定期来院讲学、演示手术,并与国内各大神经外科医学中心如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宣武医院等国内著名医院保持长期的业务指导。每年举办山东省级及临沂市神经外科学术会议,并举办了颅脑肿瘤规范化诊疗、3D打印技术辅助诊疗神经脊柱疾病、颅脑创伤及神经介入进展、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研究进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神经外科重症等多项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
科室还建立了完善的病例分析总结制度。主管医生要定期对每一位患者的病例进行详细的回顾、分析和总结,并向科室汇报。每月组织一次学习活动,团队成员轮流汇报新技术或亚专业领域的最新进展。每周二下午,科室会回顾上周治疗情况,共同分享讨论专业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多种学习方式结合,不仅提高了医生的业务能力,还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他表示,“我们期望能推动各个亚专业进一步细化,例如小儿神经外科的划分,并助力大家能够在优势专业领域持续深耕,做精做细,打造一支梯队合理、特色鲜明的专家团队。”
谈及未来,王明光满怀信心。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神经外科各专业领域必将取得更多突破。他和他的团队,作为这个领域的探索者和守护者,会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在神经的“钢丝”上,他们将继续迈出更稳健的步伐;在大脑的“乾坤”中,他们将不断扭转生命的危局。